明朝熹宗时,洪州几个举子结伴赴北京赶考。举子们家道富足,故携带银两颇多。
他们在赣江码头登船,经鄱阳,入长江,至镇江而北入运河。船行甚速,不日行经淮水徐州段。
船只正破浪行驶间,忽见岸边一个青年连声呼唤,举子命船家靠岸泊住。那青年抱拳致谢,请求登船搭乘。一举子问:“先生来自何方?敢问尊姓台甫。
”青年说:“在下姓施,意欲赴京赶考。因是只身独行,担忧为强人挟制,见列位人多势众,故特来求助。”听他的口音,是苏州一带的方言;看他的行李衣帽,是平民子弟。
青年上了船,安放了行李,打开竹箱,取出上好春茶,舀水煮沸烹茶。举子们每人一杯,同品佳茗。青年就茶生议,说;“我辈小杯饮茶,谓之‘品’;粗人用大碗喝,只能称之日‘牛饮。
”正谈笑间,蓦然抬头,见河岸上站着一个大汉,呼唤着要搭乘。举子们令艄公拢船靠岸。
船正徐徐向岸边靠去,离岸另有二丈远时,大汉“呼”地跃起,跳落船头,船身无一些晃动。大家看时,见来人虎背熊腰,须髯蓬开,根根似钢针,容貌异常凶猛。
大汉掉臂举子们的注视,手持铁柄伞,大步跨入船舱,在角落里和衣躺倒,闭目养神。举子见状,人人自危,不停长吁短叹,自料逢上煞星,难逃一劫。船上举子深感猛汉可憎,操吴音的青年可亲。
不多一会儿,红日西沉,余辉散落在水面上,摇曳多姿。这时,客船泊入芦苇丛中,意欲在此歇宿。青年拱手进言道:“江天廖廓,暮色迷茫,如此佳景,岂能无妙音?”言毕,抽出一支短笛,吹曲助兴。
他身倚船篷,举笛唇边,运气吹奏,笛声婉转清亮,真所谓“声振林木,响遏行云”。众举子钦佩之余,拍案叫绝。众人正在迷醉忘情之际,忽见舱中飞出一条人影,举起铁伞,向吹笛青年当头劈下,青年随即堕入江中,瞬间踪影全无。
举子们见此情景,惊叫避匿,哭喊呼救。猛汉肘倚铁伞柄,呵呵大笑。笑毕,开言道:“诸君不是走京赶考的举子吗?”众人颔首称是。
“有整袋的银子吗?”举子们忙答:“有,有。愿奉献给好汉。
”猛汉微微一笑,说:“适才若非铁伞一击,尔等先献银,后献命。吹笛者即是劫贼。
”大家直惊得面面相觑,一会儿才清醒过来,见猛汉毫无抢劫之意,刚刚信了他的话,一齐上前致谢。大汉说:“这一帮劫贼,人数众多,凶悍异常。今晚定来抨击,胆小的可上岸去三里村高老头客店住宿,胆大的可留下,亲眼看我灭掉这伙强盗。”众举子听他这么一说,有的要走,有的要留,效果上岸的有一半,留船的也是一半。
豪客便嘱咐留船的举子入舱安寝,听到喊杀声可坐起观战。留船的举子躲入船舱,有坐着的,有躺下的,有的噤若寒蝉,有的窃窃私语。
其时虽凭一时胆气留下,现在难免惴惴不安,不时向外窥探。这时,壮汉盘蹲船头,自斟自饮,纷歧会儿,两壶酒告罄。
他抹一抹浓须,取过铁柄伞作枕头,仰身躺下,随即鼾声如雷。举子们也甚觉困倦,相继假寐。夜已深沉,新月下沉,繁星闪烁。
突然,一黑衣人从空中飞落船头,声息全无。黑衣人手持钢刀,直向壮汉砍去,眼看得手,忽听“啊”的一声惨叫,猛汉已站在黑衣人右侧,铁柄伞一挥,黑衣人抛刀倒下。一时,众贼纷纷跃上船头,齐喊:“为吾弟报仇!”挺刀直扑猛汉,猛汉挥舞铁伞迎战,全无惧色。船舱里的举子看到这种局面,吓得心胆俱裂,人人颤栗,恐慌地睁大了两眼,寓目船头的消息。
这时贼众纷纷被铁伞扫入江中,余党眼看不敌,打一声哨,跳入水中,凫水逃逸。豪客取过夺得的弓箭,连贯发射,凫水者尽皆中箭沉入水底,无一幸免。
众举子这时一齐拥了出来,坐卧不宁地倒身罗拜。豪客掀髯大笑,说:“诸公穷年诵圣贤书,焚膏继晷,足不出户,又怎能识得世途崎岖艰险!”众人齐声称是,叩谢再三。豪客复以父老自居,训诲道:“国家正求栋梁之材,汝等应自量,若有济世之才则进,若平平一举子,何不‘弄儿床前戏,看妇机中织',切勿用血肉之躯,轻饲虎狼之口。如今豺豹尽歼,诸公放心赴京就是。
”举子们连声诺诺,同声叩问姓名,说是“受人点水之恩,当以涌泉相报”。豪客听罢,仰天大笑,说:“一介草民,本无姓名,何望得报。当与诸公后会有期。”说完,纵身登陆,迅即隐匿于夜幕之中。
众举子怅望良久,遂前行与宿店者汇合,扬帆破浪而去。参考资料《毛生》。
本文来源:ROR体育首页-www.beijingmba.com